以党建为旗定向,以专业为笔赋能。11月16日,赣东学院人文学院第二教工党支部书记吴晓艳同志、宣传委员郑艺豪同志(抚州市市级文艺导师)率先垂范,带领32名师生团队赴乐安县金竹畲族乡金竹村开展“怡老益小”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支部牵头组建的摄影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数字摄影摄像》《设计色彩》《设计素描》等课程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暖心服务实践。

学生志愿者带头为畲族老人们免费拍摄证件照与全家福,现场完成修图、打印、装裱全流程服务并赠送定制相框,用镜头定格岁月温情。这一过程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实战检验,团队还通过技能服务与文化访谈的模式,让志愿者在与老人促膝长谈中挖掘金竹村变迁故事、探寻畲族传统文化根脉,将红色记忆与民俗风情的收集成果纳入专业教学案例库,实现了“从服务群众到素材积累,最终促进教学提升”的良性循环,彰显了支部以实践推进专业建设的务实路径。

同时,支部与涵香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建的“劳育美育实践基地”,师生团队与企业团队带领遴选的青少年绘画爱好者与金竹民族学校畲族学子结对共建。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大家循着红色足迹探访红军桥、毛泽东旧居,在百年银杏树下感悟自然人文之美,以画笔为媒开展写生采风。这种“党建+美育+红色教育”的融合模式,既让青少年在技艺切磋中提升专业素养,更在面对面交流中厚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认同。活动中形成的40余幅写生作品,已由支部牵头策划纳入“畲乡文化进校园”展览项目,成为专业建设服务地方文化传承的鲜活成果。

党建赋能结硕果,凝心聚力谱新篇。此次“怡老益小”志愿服务活动,是人文学院第二教工党支部打造“党建引领、专业赋能、服务地方”特色品牌的重要实践。通过支部统筹协调,将摄影、美术等专业资源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既丰富了畲族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深化了责任担当,实现了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同频共振。活动以有形有感的互动形式架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切实增强了“五个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鲜活力量。(文/郑艺豪 徐洁 图/邓俊恒、叶梓祺、夏侯佳伟、唐文辉等)
来源/人文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一审/郑瑶 二审/程娟 三审/储瑶



